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及嘉宾有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二级巡视员、省三旧改造协会首席专家蔡祖顺,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四级主任科员邓浩鹏,广州市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保障中心主任王德文、副主任陈继祥、副主任杜星,广东省未来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中强,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汪蓉,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欣,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生产总监周文、名城保护所战略发展部部长杨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监陈健生,广东中熙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志,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副会长、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委会主任委员、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爱武以及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相关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代表共30余人。会议由省三旧改造协会秘书长田光明博士主持。
会议播放了由广州市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保障中心提供的“我是羊城巡城马”城市探迹短视频,展示该单位在名城保护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在主题分享环节,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名城保护所战略发展部部长杨华分享《诚志堂货仓活化改造案例》,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城乡历史文化中心总监刘明星分享《数字化助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监陈健生分享《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实践案例》,广东中熙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志分享《价值传承,品质生活》。分享嘉宾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图片资料将项目案例的改造背景、策划思路、实施过程及成效展示得淋漓尽致,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干货,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为方便大家了解本次会议的成果,我们整理并摘取了参与本次会议分享嘉宾的主要观点和金句以飨读者,分享嘉宾的详细内容后续推送,敬请关注!
广州历史文化建筑要应保尽保,应划尽划,做到空间全覆盖,时间不断层,类型不缺项。管理要依法治理城市,构建“全专细”法规政策体系,要完善城市治理机制,建立协同联动管理机制,强调以“人”的使用为核心。诚志堂货仓用作幼儿园主要生活空间,其它既有建筑保留利用为管理、后勤用房,内院和屋顶天台充分利用作户外活动空间,新增必要的连廊和楼梯,完善功能流线,提高土地利用率。
广东历史文化街区的数量在全国排列第1位,历史建筑的数量在全国排列第3位;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数量在全国分别排列第5位、第3位,两者合计数量位居第2位。
现今,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快速且高精度获取建筑的全方位立体空间,全面实现历史建筑三维数字存档与系统化管理效率提升,还能将采集到的建筑物相关属性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从而实现历史建筑信息永久且准确的保存和多渠道传播。
数字化技术与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将创新历史建筑保护和管理新方式,提升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实效,为弘扬传承历史文脉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秉敬畏、持耐心、攒合力。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要聚焦核心价值,实施精准保护。核心价值主要包括形制风貌、营造工艺、民俗传统、记忆载体四个方面。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要坚持以人为本,适应时代需求。时代需求包括舒适、安全、活力、自信四个方面。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要秉敬畏、持耐心、攒合力。
秉敬畏——对历史文化价值保持高度敏锐;
持耐心——充分梳理历史问题与现实需求;
攒合力——积极协调多专业融入共建。
最终要做到尊重历史、续写历史。
做好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价值分析是基础,保护理念是核心,要素清单是关键,文化赋能是精髓。保护实践:1.整体保护。整体保护不是全盘保护,而是针对性的精准价值保护;2.风貌继承。古朴氛围营造,唤起集体历史记忆;3.印象保留。传统构建保留,延续历史记忆;4.要素植入。注入现代气息,古朴与现代跨时空对话;5.文化激活。植入新兴业态,另类文化传承。未来远景:塑空间、显文化、保民生。
讨论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在开展“百千万工程”与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及建议、构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信息收集平台、发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民基金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意识的增强,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如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法规不完善等,要探索相关解决路径。
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作为“智库、桥梁和纽带”,将与广州市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保障中心、相关协会及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我是羊城巡城马”城市探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信息收集平台等工作,促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协会将围绕“百千万工程”组织更多专题会议和活动,形成系列意见建议提供给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参考,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